患者xxx,中年女性,47岁,因“咳嗽、咳痰3天”于年8月27日入呼吸内科治疗,既往有乳腺结节、乳腺增生及子宫肌瘤病史,月经正常,无痛经史。入院后查体左乳3点钟距乳头4cm可扪及一大小约1x1.5cm质硬结节,无压痛,边界欠清。行乳腺彩超检查考虑左乳3点钟BI-RADS-4A结节,如下图:
于第二日在超声引导下行左乳3点钟结节穿刺活检术,如下图:
病理考虑左乳浸润性导管癌,部分区域见粘液癌。如下图:
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转外科拟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术前钼靶检查未发现乳腺结节及钙化。患者有强烈保乳意愿,于年9月9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乳癌扩大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全身麻醉成功后,亚甲蓝0.5ml病灶表面及乳晕边缘皮内注射,10分钟后,取左侧腋下第一皱襞弧形切口,用一个切口同时解决癌肿扩大切除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取出蓝染前哨淋巴结3枚,术中快速病理回报病灶切缘未见肿瘤细胞,前哨淋巴结未发现癌转移。病理结果如下: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常规病理如下:
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好,位于左侧腋下皱襞,上臂下垂后不易被发觉,乳房外观正常。切口愈合后局部外观如下:
患者为保乳手术,术后需常规病灶区放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I-67(+30%左右),具备化疗指征,ER(3+),术后内分泌治疗受益,合理的后续治疗应为TC/AC-T方案半年内结束化疗,然后左侧胸壁局部放疗再后续内分泌治疗。但病人依从性较差,以上三项治疗均未进行。
患者于年9月14日来我院复查,查体于左乳2点钟方向距离乳头3cm扪及一大小约3x2cm质韧结节,边界清,活动度小。于当日在超声引导下行左乳结节穿刺病理检查,考虑左乳浸润性导管癌。钼靶检查考虑左乳外上象限腺体结构紊乱,局部见索条样改变,对应皮脂线增厚,双乳散在微点状钙化,图像如下:
患者要求直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经过积极术前准备,于-9-24在全麻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人恢复顺利,术后病理如下:
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直径大于2cm,KI-67(+40%左右),ER(弱+60),无淋巴结转移。拟AC-T方案化疗后续内分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前后两次手术术后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差异较大。第1次手术术后病理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部分区域粘液腺癌,核级为Ⅰ级(高分化),而第2次手术术后病理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核级为Ⅱ级;第1次手术术后免疫组化示KI-67(+30%左右),ER(3+),而第2次手术术后免疫组化示KI-67(+40%左右),ER(弱+60)。如果是第1次保乳手术失败,保乳术后肿瘤复发,两次切除的肿瘤组织应该是同源,术后常规病理以及免疫组化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从这一点考虑这个患者应该是多源性肿瘤,而第2次肿瘤发生的位置与第1次肿瘤发生的位置极为接近,又像是同源肿瘤复发后进展造成的两次手术术后常规病理与免疫组化的差异,这个情况的确是很难定论。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乳腺癌术后的规范化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依从医生的医嘱,科学合理的进行乳腺癌术后的后续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预防和减少乳腺癌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