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腺癌发病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我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年全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41.82/10万,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9.90/10万。
一、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乳房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多为单发、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大多数为无痛性肿块。
2.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多见。
3.皮肤改变:最常见的是皮肤粘连,局部皮肤凹陷(酒窝征)。晚期患者可出现皮肤变厚、毛囊口扩大、深陷,表现出典型的橘皮样改变。
4.乳头乳晕异常: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糜烂等。
5.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乳头分泌淡黄色、棕色或血性液体。
二、哪些人易患乳腺癌?
1.若直系亲属中如母亲、姐妹或女儿是乳腺癌患者,那么本人患病的机率会增加3-4倍。
2.第1次来月经的年龄早于12岁,或绝经年龄晚于55岁,第1胎足月妊娠年龄30岁,未生育等。
3.长期服用避孕药和含雌激素类食品及药品等。
4.绝经后肥胖,有过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等。
5.有过大剂量电离辐射等,如接受过放疗者、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
6.长期过量饮酒,或长期过量高动物脂肪饮食等。
三、乳腺癌的检查手段
1.体格检查:望诊、触诊。
2.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对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血中的肿瘤标记物如CEA、A等也会升高。
3.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腺超声、核磁共振(MRI)
a.乳腺钼靶X线摄片临床应用最多的乳腺癌辅助检查,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查乳腺疾病中最为简单、便捷、准确的方法;能发现8mm甚至更小的肿瘤,并分辨出良、恶性。
b.乳腺超声经济、简便、无创伤、无痛苦;常用来检查年轻女性,尤其是妊娠、哺乳期妇女。还可以区别实性病灶和积液囊肿。可同时进行乳腺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
c.乳腺核磁共振对于微小病灶的分辨率比较高。可用于乳腺癌分期评估,确定同侧乳腺肿瘤范围,判断是否存在多灶或多中心性肿瘤。此外,也用于保乳手术前的评估。
4.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乳腺癌确诊的最终判断依据,也是乳腺癌治疗的依据。常用于治疗方案的选择、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常用手段有空心针穿刺活检、切除活检等。
四、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将癌变组织切除是乳腺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目前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全乳房切除手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保乳手术)。
全乳房切除术的切除范围广,创伤较大,术后患者的恢复较为缓慢,并发症较多,外形改变也极为显著。
保乳手术是指局部切除乳腺肿瘤,并根据病情选择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这样相对保证了乳腺外形的完整性,而且手术的创伤也较小。缺点是术后需要进行放疗。另外,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机会可能略高于根治性手术,但并不影响总生存时间。
2.放疗
放疗是通过放射线的电离辐射作用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用于手术后,术后放疗能够减少乳腺癌复发转移,也可用于无法手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3.化疗
化疗属于全身治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伤身体各处的肿瘤细胞,在治疗的多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优势在于对体积小、生长快的肿瘤作用好,而对体积大、生长慢的肿瘤作用差。因此化疗与手术正好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4.内分泌治疗
医学表明,雌激素异常升高是部分乳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因此降低雌激素水平可以有效地治疗乳腺癌,这就是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历史最久、最成熟,也是最有成效的;主要适用于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5.分子靶向治疗
针对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位点,采用能够与这些位点特定结合的药物,精确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即为靶向治疗。因分子靶向治疗瞄准肿瘤细胞,避开正常细胞,分清“敌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因而毒性低,疗效确切。
目前乳腺癌中较为成熟的治疗靶点为HER2,主要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多项大型国际研究均证实,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分子靶向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生存时间。
6.其他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等
五、乳腺癌的术后随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乳腺癌长期生存者数量也逐渐增多,术后进行定期随访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术后复查可以检查手术伤口的愈合程度,监督术后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是否有肿瘤的转移或复发,以便尽早采取积极措施,改善预后;
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复查,医生与患者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术后的康复。数据表明,乳腺癌复发的危险性在诊断后最初的3-5年内最高,因此,
重视复查,早发现,早治疗!
临床体检:术后5年内每6个月一次;术后5年后,每年一次。
乳腺超声:每6个月一次。
乳腺钼靶X线:每年一次。
胸部CT:每半年到1年一次。
腹部超声:术后5年内每6个月一次,5年后改为每年一次。
若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以上等危险因素,在治疗开始时进行骨扫描检查,全身骨扫描建议5年内每年一次。
血常规、血液生化、乳腺癌标志物检测:术后5年内每6个月一次,5年后每年一次。
如果应用他莫昔芬,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子宫附件检查,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