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MRI检查报告规范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

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年版修订小组成员

(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

步宏 |医院

蔡莉 |哈尔滨医院

曹旭晨|医院

常才 |医院

陈策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崔树德|医院

范志民|吉医院

付丽 |医院

耿翠芝|医院

顾林 |医院

顾雅佳|医院

胡夕春|医院

黄建 |浙江大医院

江泽飞|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姜军 |陆军医院

解云涛|医院

金锋 |中国医院

李惠平|医院

李金锋|医院

李志高|哈尔滨医院

厉红元|重庆医院

廖宁 |医院

刘红 |医院

刘健 |医院

刘冬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刘晓安|医院

柳光宇|医院

马飞 |中医院

马力 |医院

欧阳涛|医院

庞达 |哈尔滨医院

彭卫军|医院

任国胜|重庆医院

邵志敏|医院

沈镇宙|医院

盛湲 |海军医院

宋传贵|福建医院

宋尔卫|中医院

孙强 |医院

孙涛 }医院

唐金海|医院

唐利立|医院

佟仲生|医院

王靖 |中医院

王颀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王殊 |医院

王水 |医院

王曦 |医院

王翔 |中医院

王碧芸|医院

王海波|医院

王树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王晓稼|医院

王永胜|医院

王中华|医院

吴炅 |医院

吴新红|医院

徐兵河|中医院

徐莹莹|中国医院

许玲辉|医院

杨红健|医院

杨文涛|医院

殷咏梅|医院

余科达|医院

俞晓立|医院

袁芃 |中医院

张剑 |医院

张频 |中医院

张斌 |医院

张瑾 |医院

张宏伟|医院

张建国|哈尔滨医院

张清媛|哈尔滨医院

张筱骅|温州医院

赵文和|浙江大学医院

郑鸿 |医院

郑莹 |医院

邹强 |医院

左文述|医院

编撰秘书处

余科达|医院

李俊杰|医院

李彬 |医院

杨犇龙|医院

目录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乳腺癌术后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指南

附录

原文参见:中国癌症杂志.;29(8):-.

  4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当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检查发现病变但不能确定其性质时,可以考虑采用MRI进一步检查。

  4.1.2 乳腺癌分期

  由于MRI对乳腺癌检出的高敏感性,有助于发现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的多灶和多中心肿瘤,有助于显示和评价肿瘤对皮肤、胸肌筋膜、胸大肌及胸壁的浸润情况。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对于确诊乳腺癌需进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手术前行MRI检查有助于对病变治疗反应性进行评估,对治疗后残余病变范围的判断也较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更精准。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对于腋窝转移性淋巴结,而临床检查、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都未能明确原发灶时,乳腺MRI有助于发现乳房内隐匿的癌灶,确定位置和范围,以便进一步治疗。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保乳手术前MRI的应用可以更为精准地确定病灶范围;保乳术后随访,则较常规影像技术更有利于鉴别肿瘤复发和术后瘢痕。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对于乳房假体植入术后者,MRI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植入假体完整性的评价。

  4.1.7 高危人群筛查

  MRI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能发现临床检查、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阴性的乳腺癌。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MRI引导的穿刺活检适用于仅在MRI上发现的病灶,并对此靶病灶行超声和X线确认性检查仍不能发现异常者。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

  ⑴妊娠期妇女。

  ⑵体内装有起搏器、外科金属夹子等铁磁性物质及其他不得接近强磁场者。

  ⑶幽闭恐惧症者。

  ⑷有对任何MRI造影剂如钆螯合物过敏史的患者。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1 临床病史

  了解患者发病情况、症状、体征、家族史、高危因素,询问乳腺手术史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和手术日期,月经状态及月经周期,有无激素替代治疗或抗激素治疗史,有无胸部放疗史,有无前片及其他相关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

  4.3.1.2 检查前准备

  作好乳腺MRI检查注意事项的宣教、解释。

  最佳检查时间:由于正常乳腺组织强化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期最为显著,因而对绝经前女性推荐MRI检查尽量安排在月经周期第2周(第7~14天)进行。

  4.3.2 MRI检查

  4.3.2.1 设备要求

  采用高场1.5T及以上的扫描机进行乳腺MRI检查,以获得较好的信噪比和脂肪抑制效果。必须采用专用的乳腺线圈,推荐采用开放式线圈,以便在侧方进行MRI引导的介入操作。

  4.3.2.2 扫描体位

  俯卧位,双侧乳房自然悬垂于乳腺线圈中央。

  4.3.2.3 成像序列

  一般包括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定位扫描,T1WI不抑脂序列、T2WI抑脂序列、T1WI增强扫描序列,增强序列一般行包括双乳的横断位扫描,需要有增强前的蒙片,注入造影剂后连续扫描数次,时间分辨率60秒左右(视各厂家的设置而定),增强后总扫描时间不得少于5min,最后行等体素横断位(可以多平面重建)或双乳矢状位扫描。成像方法应用无间隔容积扫描。增强扫描要求钆喷酸二葡甲胺推注,标准剂量为0.1~0.2mmol/kg,于10s内快速推注,继而快速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冲洗。

  4.3.2.4 绘制动态增强曲线

  注射对比剂前扫描1次,注射对比剂后共采集5~9次。将采集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对病灶进行分析,将病灶最可疑的区域选为感兴趣区(ROI),应避开肉眼可见的出血、液化、坏死及囊变区,并在对侧正常乳腺组织内选取相同大小的ROI作为对照,绘制病灶的动态增强曲线。曲线判读分两部分:早期强化和延迟强化。早期强化指注入对比剂后最初2min或曲线开始变化时的强化率,分成缓慢强化(强化率小于50%)、中等强化(50%~%)和快速强化(大于%)。曲线后面部分称为延迟强化,也分成3种状况:持续上升型(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强化,且大于早期强化最高点的10%)、平台型(随时间延长呈平台改变,如有轻度升高或流出,则变化在早期强化最高点上下10%范围之内)和流出型(强化达峰值后信号强度迅速下降范围大于峰值10%以上)。

  4.3.2.5 弥散加权成像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一般行抑脂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的横断面扫描,抑脂常规使用频率饱和或水激发方式。使用并行采集技术有助于减低磁敏感伪影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常规并行采集因子为2~3。扫描时一般使用两个b值,b值常规使用0或50s/mm2,和s/mm2或者0s/mm2(视各厂家的设置而定),扫描完成后自动生成表观弥散系数图。

  4.4 诊断报告规范

  参照BI-RADS标准,描述病灶形态特征和动态增强曲线特征,并以形态分析为首要的判断依据,对于形态特征判断困难者,需要动态增强曲线类型进行判断。形态特征需要对增强前T1WI、T2WI上的信号特点及增强后的表现行综合分析。但病灶形态描述则根据增强后形态进行,并将病灶分为点状强化、肿块和非肿块强化三大类。

  4.4.1 点状强化

  点状强化指小于5mm的强化,不具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平扫时多不显示。可以多发,但不聚集成簇。点状强化可能由腺体局限性增生所引起,也可以是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及乳内淋巴结等良性改变,小于3%的情况可能是恶性病变,可以是浸润性癌或原位癌。对形态可疑、新发或较前增大的点状强化可建议活检。一般对点状强化予以随访即可。

  4.4.2 肿块

  具有三维空间的占位性病变,伴或不伴周围正常组织移位或浸润。从形态(圆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边缘(光整、不规则和星芒状)和内部强化情况(均匀、不均匀、环形强化和低信号分隔)三个方面来描述。不规则的形态,不规则和星芒状的边缘,内部强化不均匀,以及不规则的环形强化是偏恶性的征象。

  4.4.3 非肿块强化

  当乳腺内出现既非点状亦非肿块的强化时,即为非肿块强化,一般占位效应不明显。对其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线状、局灶性、段样、区域性、多区域和弥漫性)、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集群卵石样和簇状小环样强化)、病灶是否双侧对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双侧对称的非肿块强化可能是一种良性改变。形态中的线样强化如沿着导管走行,并且出现分支,则为偏恶性的征象,段样强化也是偏恶性的征象。内部增强特征中的集群卵石样强化和簇状小环样强化为偏恶性的征象。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其他征象有乳内淋巴结,皮肤上的病变,含脂肪的病变,一些不强化的病灶如T1WI增强前高信号的导管、囊肿、血肿及不强化的肿块等。

  伴随征象有乳头内陷及侵犯,皮肤增厚、内陷和侵犯,胸肌侵犯,淋巴结异常等。伴随征象可与其他异常征象一同出现,亦可单独出现。发现伴随征象的意义在于:当与其他异常征象同时出现时,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权重。当确诊为乳腺癌时,某些伴随征象的出现将有助于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选择的决定。

  4.4.5 病灶定位

  ⑴先定位病变位于哪一侧乳房。

  ⑵乳房确定后,则继续将病灶定位在以下7个区域:外上、外下、内上、内下4个象限区域,这4个区域也可以面向观察者进行钟面定位;另外3个区域则不需要结合钟面定位,分别是乳晕下区、中央区和尾叶区。

  ⑶病变的深度:在横断位或矢状位上,与胸壁平行分前带、中带、后带,给病灶进行深度定位;同时测量病变与乳头的距离。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乳腺的MRI报告内容应包括病史简述、与既往检查(包括常规影像检查)对比、扫描技术、乳房的纤维腺体构成、实质背景强化及任何相关的影像学发现,最后是评估分类和处理建议。报告措辞应当简洁,使用术语词典中的标准词汇。可行的话,MRI诊断报告应当注重与X线和超声检查结果相参照,特别是对MRI阳性发现与触诊、X线和超声检查的阳性发现在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是否一致性的评估,对非一致的病灶尤其需要强调,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应重视实质背景强化对MRI检出敏感性的影响,实质背景强化分成轻微、轻度、中度和明显4个等级。随着注入对比剂时间的推移,实质背景强化的程度和范围会逐渐增大,并且两侧对称。总体上明显的实质背景强化会增加乳腺MRI检查的“回叫率”,但是恶性病灶的检出并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与乳腺X线检查一样,乳腺MRI的BI-RADS也分为0~6共7个类别。

  4.5.1 评估不完全

  BI-RADS0:需要进一步影像评估。一般MRI检查后较少用这个分类。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使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再做一次MRI检查,需参考既往的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结果,或充分考虑乳腺既往病史,此时可以用这个评估。

  4.5.2 评估完全

  ⑴BI-RADS1:阴性。

  ⑵BI-RADS2:良性病变,如无强化的纤维腺瘤、囊肿、无强化的陈旧性瘢痕、乳腺假体,以及含脂肪的病变如油性囊肿、脂肪瘤、错构瘤等。无恶性征象发现。

  ⑶BI-RADS3:可能是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访,恶性的可能性非常低,小于2%。良性可能性非常大,但需要通过随访确认其稳定性。较可疑者可3个月后随访,一般是6个月后复查。

  ⑷BI-RADS4:可疑恶性,要考虑活检。

  不具有乳腺癌的典型表现,但不能排除乳腺癌的可能性,建议做活检,此类病灶的恶性概率为为2%~95%。也可以参照乳腺X线分类进而将病灶细分为4A(恶性概率为2%~10%),4B(恶性概率为10%~50%),4C(恶性概率为50%~95%)。

  ⑸BI-RADS5:高度怀疑恶性,应进行临床干预(恶性概率≥95%)。

  ⑹BI-RADS6:已经活检证实为恶性,但是还是需要再做扩大手术的病例,MRI检查的目的是评估是否有残存病灶。

  注:本规范的制定,以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第5版作为参考。

附录Ⅳ 乳腺MRI诊断报告范本

以下广告内容与本







































女性白癜风好治
女性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jiankexue.net/yfcs/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