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在拿到乳腺检查报告单后会很恐慌的问医生:“上面的BI-RADS是什么意思?”,很多乳腺临床医生也被分“类”或“级”搞得摸不着头脑!下面和大家一起详细解读: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分类及其意义。
BI-RADS分类BI-RADS0类:需要进一步影像学评估或与既往检查比较,在筛查中常用。
BI-RADS1类:阴性,没有任何异常征象。双侧乳腺对称,没有肿块影,没有结构扭曲,没有可疑钙化。
BI-RADS2类:良性发现,与1类一样,此类是正常评估结果,不过这类报告中有良性发现。乳腺组织退化,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如脂肪瘤,积乳囊肿和混杂密度的错构瘤等有典型的良性病变征象,可作为1类较为肯定的诊断。
有时报告里描述有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假体或与手术相关的结构扭曲,也可分为此类,表示没有明显乳腺恶性征象。
BI-RADS3类:可能良性,建议短期复查。本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小于2%,在随访期间应该不会发生变化,但需要医生通过复查来确定其稳定性。绝大部分BR-RADS3类病变需要最初进行短期复查(6个月),甚至2年或更长时间以确定其长期稳定性,偶尔也可能会实施活检。
BI-RADS4类:可疑恶性,应当考虑活检。本类病变没有典型恶性征象,但其恶性可能性高于BR-RADS3类。多数推荐进一步介入操作的病变均被置于该类。第四版建议进一步分为4A,4B,4C,以提示该类别的恶性程度。
1.4A:可用于需要介入手段干预,但是病变可能性小的恶性,预期为非恶性的病理结果。细胞检查或活检检查为良性结果后,应进行6个月或常规随访。如有一个可触及的、边缘清楚的实性占位,可触及的复合囊肿或脓肿等,可判定为该类。
2.4B:包括恶性可能性居于中间的可疑病变。该类别的病变需要对病理学结果与影像学表现进行严格对照。如部分边缘清楚,病理结果为纤维腺瘤的可进行随访;如病理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行切除活检。
3.4C:包含中度恶性,但又不具有典型恶性表现(BI-RADS5)的病变。如边缘模糊,不规,实性肿块,或发现的簇状细小多形性钙化。该病变的最终结果为恶性在预料之内。
BI-RADS5类: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些病变高度怀疑为乳腺癌(95%),如毛刺状不规则高密度肿块,段样或线样分布的细线样钙化或伴有多形性钙化的不规则毛刺状肿块都应纳入此类。本类包含那些不需要术前活检就可以直接手术的病变,术中冰冻即可。
BI-RADS6类:前期活检已经证实的,影像检查能够确认的,接受确切治疗前的恶性病变。该类适合活检证实恶性后寻求二次诊断意见,或手术切除。
供稿:超声科李元学
编辑:刘娜审核:许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