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前,我刚刚来到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在制定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时,我定下了一个目标,三年之后,学校要实现“郑州闻名、中原知名、全国有名”。
随即,新学期全校印发的《艾瑞德工作计划书》内,这十二字赫然纸上。
是一时之勇吗?是心血来潮吗?如今想来,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是基于四个需要:达成共识的需要、振作士气的需要、真抓实干的需要、扩大影响的需要。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时光的表盘,回顾历史的进程,似乎能找寻出梦想相同的来路。
年的延安,只有“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新四军,毛泽东挥斥方遒,一篇《论持久战》,大声喊出“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年,不惧与国民党军事力量的差距,中共中央向全军及全国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提出“解放全中国”;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张白纸上,邓小平指示“特区”——“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正义的旗帜不怕风吹,真正的梦想不怕呐喊,我们看到的那些“吹牛”,其实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那就是把梦想描述出来,并大声告诉所有人。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我的感受是:
1.说出来就意味着被监督,使自己有努力完成梦想的自觉;
2.描述能让梦想可视化、清晰化、具体化,有利于其达成;
3.周围的人知道后会提供更多帮助,加快梦想的实现;
4.如果是集体梦想一定更要说出来,因为种下梦想就好像种下信念,信念是人心的粘合剂和加油站。
年,建校十年的艾瑞德也在呼应建党百年的新时代。1月9日,我们发布了新学期全校教育十大“风向标”。
在面向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家长的直播镜头前,我再次“吹了一把牛”,在提到“绿色作业变革”时,作为校长的我斩钉截铁也掷地有声:“艾瑞德学生的作业家长不批、不改、不签字,每天21点后孩子可以无条件不写作业。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
有朋友为我捏一把汗,有朋友提醒我话不要说得太满,但我觉得这种“满”意味着“干”,意味着决心和信心。不给自己留退路,从黑夜出发把天走亮;不给自己留后路,从窄巷起步把道走宽。
没有了退路、后路的我们,渐渐就看到了梦想的出路、大路。
回首三年前定下的发展目标,三年后的学校似乎真的也就匹配了。
现在的我面对当初的十二字,心中升腾起另外十六字:肆意笑泪,梦想归位;吹牛不悔,信念最贵。
之前网上流行过一句话:“立了Flag就是为了让它倒的。”看上去是调侃,却让我们窥探到人们在达成目标的道路上遇到的“热血灾难”:上一秒还“豪情壮志永不休”,下一秒就“万念俱灰不抬头”。
如果冷静客观地看待我们在学校发展道路上树过的大旗就能够发现,凡是立下没倒的,当中都饱含着我们对时间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沉体认。
做校长不怕“吹牛”,是因为做校长要更懂得如何与困难“斗牛”。
年12月,我校接到了蒲公英教育智库的邀请,“中层领导力峰会——《新校长》杂志10月刊封面学校主题研学”将在艾瑞德举行。2天,10个主题演讲,3个工作坊,主要分享人和组织者均是我校的中层团队和优秀教师代表。
其实能够将我们“中层领导力”的做法面向全国分享,也是我们的梦想,但是一群刚刚走上管理岗位一年多、年龄才三十出头的年轻人首次站在这样的舞台面向全国23个省市的多位中小学校长分享“领导力”,效果到底怎么样?我心里打鼓。但我知道,作为校长,此时的我只能为他们的成长敲响进军鼓,而不能让他们内心打起退堂鼓。于是,在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后,三个专项小组迅速成立,一个小组负责10个演讲内容的把关,一个小组负责3个工作坊的方案和组织,一个小组负责所有的后勤保障工作。
犹记得那个冬天的数个夜晚,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每个要上台分享伙伴的PPT,精细到每一张图、每一行字、每一个标点。
当时的三年级部主任马竞老师说,这种节奏让她仿佛又回到了高考那年。紧张、烧脑、疲惫,同时还要保证手头上其他常规工作正常运转……我能感受到大家的压力。
过完最后一遍PPT的当天,我在自己的日精进打卡中为我的中层团队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在拼命摇撸划桨,摆渡一种令人期待与心动的可能。在可能走向现实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无情的勇气。今天我让你流泪眼红,明天我为你把巴掌拍红。今天我们甚至像‘鸡蛋里挑骨头一样’的彼此为难,明天我们就会如‘轻舟已过万重山’般惬意轻松,过了今天的最后一次,明天就是我们一个崭新的开始。为此,我们一起在自我较量着。在事上磨练,磨出我们的金刚钻;在做中精进,做出我们的瓷器活。教育是个动词,我们在做而论道。”
就这样,我们相互裹挟,我们彼此席卷,我们自成脚手架,我们互为攀爬梯,我们吭吭哧哧却也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次活动。
活动现场,《中国教师报》主编褚清源先生听完分享后说:“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这九个字能很生动、充分地表达艾瑞德人的精神。”
表达梦想可以“吹牛”,但实现梦想需要“斗牛”。
斗牛比得是耐力,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斗牛比得是实力,上场时虎虎生威,下场时韬光养晦。
王小波说过,人活在世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了一件事,逐渐地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了把握。
而我认为,校长不仅要自己做事、成事,更要带领一群人做成一件事,又做成一件事,让集体逐渐对实现梦想拥有把握,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低头、不后退就是对梦想最大的敬畏。
每一个爱“吹牛”的校长,心中都有另一个声音,就是希望学校“真牛”。
我对于“真牛”的理解有两点,首先是真的做得很好,其次是做得很好但依然知道有所不足,从而一如既往踏实刻苦。不因一点点成绩就飞到天上,知道常备不懈而把双脚踩进泥里,这样的学校值得尊敬。
那么首先,如何“做得很好”?
从“吹牛”到“斗牛”到“真牛”,学校管理需要“一时冲动”,也需要“步步为营”。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一个方式值得借鉴,就是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提出的WOOP思维:
1.W(Wish,愿望),明确要达成的目标或者心愿,如果近期有好几个愿望,那要知道哪个是最重要的;
2.O(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