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CSCOBC)于《转化乳腺癌研究》(TBCR)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治指南(年版)》英文版(以下简称“指南英文版”),该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实践、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可及性以及精准医学的最新进展,分别从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的转移、肿瘤标志物及二代测序(NGS)等多个模块,通过乳腺癌分类进行分层讨论和讲解,宏观清晰框架,细节详尽阐释,以期成为广大临床医生工作实践的重要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英文版更是照顾到英文阅读的语言习惯,使其中所探讨的临床问题和干预措施都更加符合国际化标准,全面综合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以及CSCOBC专家的意见,内容详实丰富。
为此,本报特别策划“‘乳’听中国说”专题,从多位指南执笔专家的角度,更好地掌握指南英文版要点、明确指南发表意义。本文特别采访到指南参与专家、医院王坤教授,请他与我们分享在此次指南英文版编纂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王坤教授
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乳腺二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
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年主委
中国指南英文版的发布是文化输出的重要一步
既往中国所流行的指南,都是将美国、欧洲等的指南进行中英翻译,直接照单全收地在中国临床领域进行应用。而CSCOBC主任委员、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所发起、领导并编纂的CSCOBC指南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磨砺以后,自年版本后,已经出现了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内容。
在此次《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指南(版)》英文版中,王坤教授主要负责参与的部分是早期乳腺癌的诊疗方面的内容,涉及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两大领域。在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乳腺癌诊疗指南中,涵盖了许多处于世界前列的内容。
王坤教授提到,早在年,CSCOBC指南就在新辅助治疗这一章节中,增加了分子分型是新辅助化疗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辅助化疗的适应证具体为:1.三阴性乳腺癌,2.HER2阳性乳腺癌。这两种分子分型肿瘤只要肿块≥2cm或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新辅助治疗。
而美国NCCN指南直到年将这个概念写进指南中。可以说,单从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上来说,中国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王坤教授认为,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是中国乳腺癌临床医疗的巨大进步。
分层讨论是治疗理念先进化的明确体现
针对HER2阳性的新辅助治疗指南中,无论是适应证还是治疗具体方案,美国的NCCN指南将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并做一个部分进行阐释,集中介绍8个方案供读者选择。但事实上,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新辅助治疗中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缩小肿块,将不可手术的患者变为可手术,将不可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实现保留乳房,而这些都不是辅助治疗所考虑的范畴,同时,新辅助治疗还能提供药物敏感信息,对于辅助阶段的药物选择有重要意义,部分强化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因此,CSCOBC指南则是开创性地将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分隔开来。美国NCCN指南是把新辅助和辅助放在一起的:
而在中国专家所编纂的CSCOBC指南中,我们将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分情况讨论,较之其他国家是进一步的创新,这是十分值得骄傲的一点。二代测序是乳腺癌诊疗精准化的有效助力
二代测序(NGS)近几年是十分热点的检测技术,大多数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基因筛查。而随着靶向治疗的不断应用,这一检查项目越来越具有意义和价值,例如,检测21基因和70基因对于是否给予辅助化疗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关于二代测序和致病基因检测的研究,世界各国研究者都一直在进行探索,国外很多新研究层出不穷,中国也陆续引进了很多基因芯片进行研究和拉齐。在从“跟跑”到“领跑”的路上,中国学者正在一点一点地追赶和超越,不断更新思想和理念,使中国基因检测能够更加先进。而单纯的NGS则主要应用于晚期乳腺癌,充当着目前我们现有的免疫组化和FISH检测的补充性检查,有利于发现相对特殊的突变基因点,如BRCA的突变,细胞周期抑制相关的cyclinD1,CDK4,Rb等。这些平时不易检测出的特殊指标都能够在NGS的结果中遁形,对乳腺癌的进一步治疗和方案选择具有极大的帮助。可以说,NGS的发展,很多程度上促进了乳腺癌诊疗选择精准化的进程脚步。往期回顾
中国医学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