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这些“金戈铁马”,其实都是在伺候“千金小姐”,让人陪尽了小心。——张学山
“他是个有特异功能的人。”山东兖州矿业集团鲍店矿综采队生产一班班长卢成福说,“他的岗点在工作面端头,但是工作面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他总能最先发觉,是我们安全生产的预控员。”
“只要他在岗,采煤机割煤的快慢、放顶煤量的控制,听他的指挥准没错。”鲍店矿放顶煤工连士亮说。
上述的他,是鲍店矿综采队刮板输送机司机张学山。“操作这些‘金戈铁马’,其实都是在伺候‘千金小姐’,让人陪尽了小心。”在采煤工作面工作了27年的张学山说。
自古采煤不情愿,张学山信奉的却是“干好工作最光彩”;打铁还得自身硬,张学山坚持“有了自尊,更要自强”;岗位千差万别,工作内容千变万化,张学山说“关键在用心”。
“零隐患”交接让他连续多年保持了机电设备影响生产时间控制在万吨1分钟以内
张学山在测量设备数据
“交接班时间到了,面上运输机抓紧开空,各岗点准备交接班!”无论井口距离工作面多远,每次都是张学山第一个到达并通过喇叭喊话。这是溜头司机这个岗点的职责和“特权”。溜头司机控制着采煤工作面上所有运输设备的开停,运输机停了,煤机就别想动弹。
工作交接是班与班之间的生产接力,交接的是工作质量和设备状况,是一个班投入生产前的准备。
张学山所在的岗点有30多个设备点需要细致检查。爬上转载机,打开破碎机,攀上刮板运输机,查看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螺丝是否完好……他说,班前检查如同战前准备,一点一滴不能马虎。
这是有教训的:20多年前的一次接班后生产时,由于前部运输机溜头处在变坡点上,当重达70吨的煤机割煤、扫底板时,溜头处形成了悬空,将运输机上承担煤机行走轨道的销排座掰断,煤机行走的滑靴也被掰裂,煤机整个倾斜到了煤壁上,采煤工作面被迫停产23个小时。
巧合的是今年7月16日,采煤工作面遇到了同样问题。在接班检查溜头时,张学山发现销排座有裂纹,他心里“咯噔”一下,迅速从包里拿出老花镜和放大镜仔细察看,原来销排座只是有划痕不是裂痕,虚惊一场。
这是张学山常遇到的事。毕竟,动态的设备加上多变的地质构造,随时都可能导致问题发生,有时一个松动的螺丝就可能导致大事故,而一部运输机仅螺丝就有数千个。
接班认真,是为了预控、预防;交班认真,是一种责任。
今年8月5日,上夜班的张学山在交班时,采煤工作面来压,顶板下沉,转载机机头的顶板高度突然降到了2.3米,顶板压到了转载机身上。由于转载机的高度不够导致无法位移,接班的溜头司机是个参加工作仅3年的小伙子,一时间束手无策。
“你们继续组织生产,我留下来处理。”张学山与工友采取卧底、放顶等方式增加巷道高度。为快速支护顶板,70多公斤重的单体支柱,张学山1个人连着扛了6颗。等处理完上井时,已经是中午11点,这时张学山在井下连续工作了11个小时,但是早班的生产一刻也没被耽误。
“不能把故障丢给别人。”张学山说,采煤工地位提高了,但不能光享受权利,不尽义务。
“零隐患”交接让他连续多年保持了机电设备影响生产时间控制在万吨1分钟以内。这是一个奇迹,因为这些“金戈铁马”一旦发生事故没有几个小时别想处理好。
经过近20分钟的检查与交接,张学山又回到溜头司机岗位。“各岗点交接完了吗?外边皮带抓紧开起来,面上准备开机!”随即,他戴上防尘口罩,将手搭在运输设备开停闭锁按钮上,一个班的割煤任务开始了……
采煤工作面生产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噪音大,张学山靠的是敏锐的听力。他说,噪音也有规律,找到规律了,杂音也就听出来了
与张学山一起工作的老伙计
“前部运输机煤量太大,煤机跑慢点!”
“后部运输机刮板链动静太大,放煤工抓紧检查支架的尾梁尾插防止矸石滑落。”
鲍店矿综采队生产一班采煤工作面生产时两种声音最多,职工也最爱听:一是设备在启动和运行中模拟女性发出的语音报警声;二是张学山的喊话声。在男人的世界里,设备模拟的女声效果自不必说。而张学山喊话的魅力则来自每句话的权威。
一次,张学山听到后部运输机机头发出一声清脆的铁器碰撞声,立即按下停机闭锁,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让电工将其转为低速运行,经过检查依然没有发现问题,又让电工改为低速倒车滚动底链,发现两股平行的链子中有一个连接环断开。
如果张学山停机闭锁不及时,或者没有坚持自己的判断,链子在断掉一股后,另一股也会很快受力断开,处理起来最快要5个小时;如果再出现链子卡到底板等情况,10个小时也未必能处理好,而现在仅用半个小时就处理完毕,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采煤工作面生产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噪音大,张学山靠的是敏锐的听力。他说,噪音也有规律,找到规律了,杂音也就听出来了。现在,直径为2厘米的锚杆混入煤流发出的碰撞声,他都能分辨出来。
有一次,张学山在转载机与皮带机交接的岗点上,听到异常声响,立即按下停机闭锁,一块尖角矸石将皮带从中间划开,后经测量皮带被撕开长度达19米,而急停重载皮带时受惯性牵引也要滑行20米。这说明张学山是在皮带被撕开的一刹那按下了闭锁按钮。
转危为安,有惊无险,靠的就是那一秒。“必须要全神贯注,要像音乐殿堂的指挥一样,保持步调一致。”张学山说,“运输机刮板链紧度大,说明负荷大,要控制煤量;刮板链反复打颤,说明有阻力,要立即停下来检查;煤流突然变小或者空转,说明煤流有打涌段,也要检查。”
因为用心,张学山养成了“较真”的性格。
鲍店矿开采最长的工作面倾向长米。一次,张学山发现正常运转的后部运输机突然没有拉出煤,而电机的负荷声并没有降低。他立即停机对着喇叭喊话:“后部运输机怎么突然没有煤了,放煤工赶紧去看看,是不是哪个地方打涌卡住了?”
“刚检查完还没有2分钟,采煤工作面太长,煤可能还没有到端头,你正常开机吧。”正在放煤的连士亮说。
“你还是看看吧,我不放心。”
“你放心吧,没事,别大惊小怪的。”
“老潘,你将后部运输机电机改成低速,防止支架有尾梁尾插卸载插到刮板链子上。”张学山只好改变检查方式,向电工潘若元喊话。
“没必要改,负荷过载了会有语音报警,你放心开机就是了。”与张学山一起工作多年的老伙计潘若元认为这是多余的。
“学山,抓紧开机吧,有问题再说!”心疼生产时间,卢成福有点不耐烦。
“接班的时候,支架工说尾梁尾插都没有问题。一停一开,十几分钟就过去了,别浪费时间了。”跟班质量验收员王秀坤说。
“我让你们检查,怎么就不听呢?运输机这么长,支架就有个,你就能保证都没事?有了问题谁都说不清楚!”一向温和的张学山突然提高嗓门喊了起来。既然都不听,他干脆将采煤工作面上的运输机全停了下来。
你倔,他更倔,你不检查,他就不开机,连班长和验收员的话都不听!
一检查还真吓一跳,原来支架工移动支架时,一架间相连的管子压在了控制尾梁尾插的阀把上,阀把误操作使尾梁尾插自降挡住了煤流通道,造成后部运输机突然没有煤。由于煤量刚开始打涌负荷不大,所以没有自动报警,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高手不如熟手,谁的岗位谁最了解,我只是努力把工作做到位而已。”张学山说。
“学山一个班没有闲着的时候,正常的时候他会随时通报生产进度,煤机到两头了让我们抓紧放煤,煤机到中间了,让我们控制煤量防止负荷过载,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我们心里随时都有个数。”连士亮对张学山一直很敬佩。
“一个班生产时间是6个小时,学山喊话至少达到次。”潘若元留心计算过。
“学山耳朵太好使了,朝他喊话一遍就能立刻得到回应,他嗓子好,跟播音员主持节目一样,一遍我们都能听懂。”工友范利祥说井下生产不是儿戏,有问题一分一秒都不能延误,张学山贡献最大。
张学山的听力越好,经验越丰富,需要喊的话就越多。为了让大家听清楚,每次他都把防尘口罩摘下来对着扩音喇叭喊,嗓子经常发炎,还曾因嗓子发炎住院治疗了半个月。
鲍店矿领导知道后专门来慰问,并告诉他现在国外都不设溜头司机这个岗点了,全是智能监控,等将来科技水平提高了,这个岗位就轻松了。他听后一句话把所有人都说乐了:“再智能,也只是在一个程序上灵敏,不用心还是不行。”
张学山所在的溜头司机岗位仅有3个操作按钮:前部运输机开停按钮、后部运输机开停按钮、工作面停机闭锁按钮。
“懒毛病、坏习惯一旦养成了,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张学山认为,对年轻人严格要求才是爱
张学山与工友在一起
“张师傅让我改掉了很多坏毛病,我是在张师傅的带动下学习运输机操作的。”张肖强说。
年出生的张肖强参加工作后就以“懒”著称。因为懒,他只是干清理卫生这一相对没有技术含量的活。
“刚开始我只要听到工作面机器的轰鸣声就犯困。”张肖强说。由于他距离张学山的岗点最近,只要一打盹,张学山就用小煤块砸他。一次、两次,实在忍不住了,张肖强向张学山“开战”了:“你一个老师傅管这么多干什么,我又没影响别人,没影响工作!”
“你没影响我?咱俩距离这么近,你迷迷糊糊地干活,一有失误就会波及到我。”
“大道理我比你知道的多,操那么多闲心对你没什么好处。”
…………
一时间,“青春期”撞上了“更年期”。
与张肖强替换着清理卫生的还有张振华。
有一次,张学山处理转载机卡在刮板上的锚杆时,让张振华帮忙递钢锯准备锯断锚杆。张振华不屑一顾地说,一个锚杆又不影响开机,别处理了。“锚杆最容易戗坏分链器,拉到皮带机上还容易戳穿皮带,这都是责任事故。如果到了地面,还会造成煤炭质量问题,怎么能不处理呢?”张学山的一番话,让张振华面红耳赤。
“懒毛病、坏习惯一旦养成了,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张学山认为,对年轻人严格要求才是爱。
在我国,从综采到综放,工作面上下2个端头的支护一直是人工作业。这2个位置是工作面与上下两条巷道的“工”字形接口处,需要控制顶板的面积大,压力集中,巷道变形严重,常常需要扩帮挑顶,对支护强度的要求也高。这是工作面劳动强度最大和顶板威胁最大的地方。张学山的溜头司机岗位就在这儿。
人说,常上山没有遇不到狼的,常年与岩石和钢铁交手,要说一点事不出也很难,只要发生就不是小事。
最让张学山痛心的事情发生在年。当时机角冒落,一个副班长想看看顶板冒落情况,再进行接顶处理,可是就在他把头刚伸到空顶区的那一刻,一块矸石掉下来正好砸中头部,当场死亡。“几秒钟人就没了。”说起这件事,张学山眼圈红了,“当时10多个人在场,如果有一个人说句提醒的话可能就会躲过。”
管安全时常会得罪人,但张学山认为,为了安全,得罪再多的人也值。
只要有人在身边干活,张学山都帮着监护,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更是义务帮忙。每当有人回收采空区支柱的时候,张学山都拿着矿灯帮忙照着,对关键环节还要提醒几句,人手不够他就主动帮忙。这些年轻人都看在眼里,张肖强、张振华主动向他请教问题的次数多了,张学山毫不保留一一传授,时间久了,年轻人工作也积极主动起来。
“有时下班回家后,想到工作中的疑问,会立刻给张师傅打电话,直到问明白为止。”张振华说。
现在,张振华不仅当上了溜头司机,由于责任心强、业务精通还成为了“香饽饽”。不甘落后的张肖强,去年也拿到了皮带运输机司机岗位资格证,被安排在了最怕产生“睡岗”的皮带机司机岗位上。
安全需要自保、互保、联保,端头维护工孔令刚说张学山做得最好。他一直干端头维护工作,与张学山接触最多,已经连续10多年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张学山连续16年被鲍店矿工会聘为“群监员”;年,被鲍店矿授予“安全生产模范”称号。
“媳妇知道下井辛苦,每天都看着表数时间,让我每天必须休息8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张学山说,自己的幸福感源自媳妇,在井下他精心呵护着设备,回到家里媳妇对他呵护备至。
年,张学山技校毕业被分配到鲍店矿采煤一线工作。当时,矿区女性选择恋爱对象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宁愿机电(机电维修工)搂断腰,不让采掘(采掘工)招一招。
干采掘每月能多挣几十元,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张学山还是坚持去了一线。他媳妇后来说,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有责任感、能吃苦。
有人把煤矿一线工人比喻成以吃饭、睡觉和下井为主要生活内容的“苦行僧”。“好在媳妇很理解。”张学山说,“媳妇知道下井辛苦,每天都看着表数时间,让我每天必须休息8个小时以上,这让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选择张学山,还真没有让他媳妇失望。上世纪90年代,张学山家里就铺上了木地板、配上了电脑,只要是休班,他就带着媳妇、孩子进城下馆子,是工友眼中的“潮”人。
最让他懊恼的是,全民炒股那几年,张学山头脑一热投了20万元,结果有11万元“蒸发”了。
最令他自豪的是,自从儿子上了高中,他就搜集了近百所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的信息。高考填志愿时,张学山帮儿子选择了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结果儿子高考成绩分,中国矿业大学录取分数线分,信息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5分,这让全家人激动了好一阵子。能选择称心如意的院校和专业,张学山功不可没。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用心去做,什么事都能成。
去年,张学山儿子大学毕业,通过招聘去了济南飞机场。第一个月工资,儿子就说请老爸、老妈坐飞机,这让张学山很欣慰。
张学山说,去年退休的周传运一直与他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每月退休金元,等再过七八年自己退休了一定还要多,到时候带媳妇坐飞机到外面去走走看看。(中国煤炭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