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避孕药史、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无乳腺组织活检史、很少参加运动等。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等。经过大量数据调查乳腺癌的病因有以下十点,在生活中我们合理进行预防,才能更好的降低发病率!
一、地域、年龄和性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内陆,大城市的高于农村,主要是因为东部沿海城市经济水平较高,有足够经济能力购买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能力,他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同时,沿海城市或其他大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乳腺癌发病率比内陆高。
年龄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的发生率不同,我国乳腺癌发病集中的年龄阶段为40~60岁,并有年轻化的倾向。
性别因素由于女性自身的内源雌激素水平远高于男性,再加上很多女性在绝经前口服避孕药,在绝经后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等原因,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男性的倍。
二、月经、婚育史和哺乳史很多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的初潮年龄越小和绝经年龄大(即行经时间长)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了患乳腺癌的患病率。有研究结果显示,受到雌激素的刺激,乳腺细胞会增生和有丝分裂,雌激素的代谢产物也可诱导基因突变。妇女体内的激素和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和绝经年龄有关,初潮年龄小、月经周期短、绝经晚的妇女,其体内的激素水平比较高,个体暴露于雌激素的剂量较多和持续时间较长。
据美国的研究报道:初潮年龄推迟降低乳腺癌的危险度,而绝经年龄推迟则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概率。月经初潮年龄每推迟一年,乳腺癌的危险度降低20%,绝经每推迟1年,则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为3%,55岁后自然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45岁前人工停经者的2倍。初潮年龄大于15岁和小于12岁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之比是1.3。月经初潮年龄早,OR显著增高。初潮年龄小于13岁与大于18岁者相比,OR为2.2。绝经年龄大于53岁者患乳腺癌与45~48岁者患该病相比较,OR增高1倍。行经40年以上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行经30年以下者的2倍。
众多学者的研究均发现:首次足月分娩的年龄、是否有生育史、足月产次数均是乳腺癌的发生影响因素。乳腺癌上皮会随着首次足月妊娠的完成而变得成熟,同时抗基因突变能力也随之增强。研究表明:首次足月妊娠的年纪越小,乳腺组织突变的几率就会越小。张宏等认为妊娠(尤其是初次妊娠)可加快乳腺癌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可延长细胞周期,进而助于修复受损的DNA和减少对致癌物的易感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加。终生未生育者比有过生育史的危险性高2倍,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的危险性明显低于终身无生育者。
高产次极大地降低了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有研究结果显示,产次大于7胎的妇女OR值是没有生育过的女性的1/5。临床研究证明哺乳是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这可能是因为卵巢在哺乳期间的某个时间段内,月经周期的组织学停止了改变,卵巢功能也随之相对静止了,哺乳作为清除致癌物质的一种途径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乳腺癌发生的风险度。经产妇女每增加12个月的哺乳时间,其乳腺癌总体的发病危险率降低4%。
三、家族恶性肿瘤史和遗传因素研究表明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无家族史女性相比,有家族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了2.7倍,有一级亲属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具有更大的患病风险。随着患乳腺癌的一级亲属每增加一名,女性患该病的风险就增加约2.15倍。且亲属患病年龄越年轻,其患乳腺癌的危险越大。
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与基因的遗传和突变相关。约5%的乳腺癌归因于熟知的遗传因素,有10%~15%的病例与家族遗传史有关。
四、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研究表明:绿叶蔬菜摄入量多有微弱保护作用,经常吃大豆制品可明显降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由于胡萝h素和维生素C都是膳食抗氧化剂,作为大量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重要提供者的蔬菜,可阻抑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从而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性。吃海鲜类食品、水果、干净卫生的饮用水等健康食品能减少乳腺癌发生的可能性,而吃霉变食品和食糖摄入量较高可使乳腺癌风险显著增加。如进食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高糖、低纤维食品,容易导致营养过剩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容易改变内分泌环境,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度。另外,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和烘烤食物中含致突变和致癌物
研究表明营养素脂肪可加速儿童的生长发育、令其性早熟,致使雌激素及催乳素更长时间的刺激乳腺上皮细胞,从而增加癌变机会。当前,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原因导致了肥胖现象普遍存在。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吸烟、被动吸烟及饮酒等行为也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比无被动吸烟者的增加了1.54倍;每天饮酒3次以上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至少可增加50%。但是,有不少研究显示肥胖、饮食、吸烟和酒精摄人等因素对乳腺癌发生仅有弱的或中度的影响,并不是患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中指出开展体育锻炼有调解月经周期、改变卵巢激素的产生的作用,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月经来潮至确诊前一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平均时间是降低乳腺癌发病的重要预测因素。
五、精神、心理近年来,关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深刻和透彻,明确了精神心理卫生与人体多数疾病发生的关系。有资料显示,不少的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前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可给人的精神上的刺激甚至重创,影响人体内分泌、神经核免疫系统的改变,最终会导致身心疾病以致肿瘤。生活刺激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生活精神刺激,培养健康乐观的性格,提高对精神打击的耐受能力,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六、环境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也日益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高压电磁场或电离辐射、饮用水质量差、有机溶剂或某些农药等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现代职业妇女长期接触电脑、手机等高辐射的电讯设备、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经常接受许多现代化诊疗设备等,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大增加了肿瘤发生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过度诊断(x线摄片的人口数目、筛查次数、持续时间、年龄)、怀孕及哺乳期间经历诊断(尤其是高龄产妇),乳腺癌发病率增加。临床观察发现接受放射线治疗和检查者,乳腺癌发生的几率增加。
七、外源性激素国内外女性绝经前普遍地口服避孕药和绝经后普遍应用外源性雌激素替代疗法或新近用药。服避孕药1年的妇女与从来没服用过或者短期服用过的妇女相比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达1.5。
八、致癌性病毒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头颈部癌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可。
九、良性乳腺疾病史乳腺良性疾病包括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囊肿乳腺增生症等,以小叶增生为多。研究表明,良性乳腺疾病史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显示良性乳腺疾病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倍。
十、其他因素乳腺癌发病与教育程度有关,高的教育程度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但另有研究者认为受教育和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患乳腺癌的风险较小,因为该群体对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认识比较多和深刻,有更高的自我保健意识,他们懂得更多规避患该癌症的方法。
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避孕药史、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无乳腺组织活检史、很少参加运动等。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等。
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