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稼教授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策略

医院王晓稼教授

晚期乳腺癌是乳腺癌发展的后期阶段,往往提示患者生存时间短,姑息治疗是主要的手段。其中部分患者在诊断初期即已属晚期;但绝大部分晚期乳腺癌患者是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BC),因此,这类患者通常预后差、存在多种耐药或者一般状况差等。特别是乳腺癌不同于其他恶性肿瘤,除了常规的化疗等手段外,还有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药物与手段,晚期乳腺癌整体的治疗疗效、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过程和疾病转归表现出慢性疾病的特征。正如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应将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来治疗,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也进一步强调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慢性病”理念,并颁布了全球第一版晚期乳腺癌诊治共识(ABC1),此后定期更新。中国专家随后也进行了探索,主要是针对晚期乳腺癌的“一线解救治疗+维持策略”研究,在CSCO指导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病例收集与分析,发表了不少基于我国临床实践的临床研究数据,江泽飞教授领衔出版了“现代乳腺癌全程管理-新观点、新理念”一书,指导我国乳腺癌肿瘤临床诊治与全程管理。并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徐兵河教授等倡议和指导下,颁布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版晚期乳腺癌诊治共识(第一版)。

年3月25日,在卫计委指导下,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等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乳腺癌全程、全方位管理首席专家论坛”。来自国内50余位乳腺癌与心血管、骨科、内分泌、妇科、中医和精神健康等跨领域的专家、顾问宣布构建全球首个“乳腺癌健康管理联盟”。围绕国内乳腺癌诊疗现状,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应该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全方位管理”跨学科管理模式的联盟,并就“联盟”未来的工作目标及细则展开研讨。使乳腺癌的全程管理理念有了进一步提升,从晚期乳腺癌延伸至整个乳腺癌诊治过程,特别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毒性和依从性管理,保证乳腺癌治疗效果。

针对晚期乳腺癌作为“慢性病”的特征,国内外学者逐渐提出了晚期解救治疗的“一线联合+维持”的治疗策略,并已基本形成共识,尽管维持治疗的具体策略也存在诸多争议,如选择合适的患者、维持方案、剂量调整、毒副作用控制等,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在ABC共识中,其中对“内脏危象”的认识有较多的不一致意见。内脏危象是首选化疗还是内分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关于内脏危象的定义必须正确理解,其不是单纯指患者所感受的“明显症状”,而是指重要内脏或部位由于肿瘤进展过快、肿瘤负荷过大导致的内脏功能或机体受损,临床上迫切需要快速、有效的手段控制肿瘤,争取缓解,否则将会失去进一步治疗的机会。因此,不能完全从文字的表象来理解“内脏危象”的含义,其“内脏”并非单纯指内脏,其“危象”也非真正的“内脏功能衰竭”,也就是内脏功能受损,经过常规对症治疗不可恢复,但又不至于功能衰竭,因为如果确定是达到内脏功能衰竭,这类患者大多给予终末期,不属于解救治疗范畴;此外,一些患者可以表现为非内脏为主的复发转移(内脏受累轻微、无功能障碍),但是其内脏以外的转移灶分布广、负荷大,因肿瘤导致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且经常规治疗无法改善,常见的是大面积的体表转移影响生活质量、重要部位的淋巴结转移伴有明显症状(上腔静脉综合征、腹腔内淋巴结压迫重要脏器或腔道、广发的承重骨转移)等。因此“内脏危象”概念中包含着累及内脏、肿瘤负荷大、分布广、进展快等要素,归结为一种肿瘤看似“难以控制”发展趋势。而那些肿瘤转移灶负荷不大,但是出现明显的症状,导致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如椎体转移伴明显的疼痛和活动障碍,胸腔积液导致的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均不能轻易判定为内脏危象,而是先选择针对性的局部治疗,控制肿瘤和缓解症状。

联合解救治疗和维持治疗的重点是全程管理,即从患者的预后预测、方案制定、方案疗效预测、毒性和依从性管理、定期的疗效评价、维持治疗策略等。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的目标获得较好的肿瘤控制和较长的带瘤生存时间,甚至争取治愈,其临床实践策略是:一线解救与维持治疗、合理运用靶向治疗与内分泌治疗、维持治疗中的毒性管理、药物假期及巧用节拍化疗等。

会议预告

王晓稼教授将会于CSCO年会期间,就文章内容进行现场分享,欢迎届时







































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
武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jiankexue.net/yfcs/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