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是美国放射学会(ACR)联合其他几家机构共同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对乳腺影像检查的操作、肿块描述、报告等内容加以规范,降低乳腺影像解读中出现的误差和混淆。

该系统最早制定于年,当时仅包括乳腺钼靶X线检查内容,在年对BI-RADS的第4次修订时加入超声内容,对超声影像词典及评估分类进行了规范,年再次修订时超声内容更加详尽,分为总论、乳腺影像词典-超声、报告系统、指导意见四个部分,文中用大量的图例对其内容加以阐述。以下为BI-RADS第5版超声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院在省内率先开展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utomatedbreastvolumescanner,ABVS)的应用。通过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超声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ABVS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乳腺检查研发的三维立体超声成像技术,由于该系统具有一款特殊的高频自动探头,能采集到乳腺全容积图像,可获取乳腺的横断面、纵断面及冠状面图像信息,特别适用于致密性乳腺组织以及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并能有效提高诊断的精确度。与传统超声相比,ABVS的优势在于不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可消除源于操作者因素造成的诊断水平差异,同时克服常规超声重复性差的缺点;其独特的冠状面也为检查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小肿瘤及微钙化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ABVS能获得层厚0.5mm的连续断层图像,提供更易于理解的乳腺解剖学全貌及结构特点,特别是临近乳腺导管附近的小叶及周围组织能得到很好的显示,其类同MRI的容积冠状切面图像和类同钼靶片的反转图像深受临床医生欢迎。

对于乳腺多发囊肿,仅需留存一幅代表性的图像,测量最大的囊肿并记录;特殊部位的囊肿(如腋尾部、腋窝等),为避免与其它疾病混淆(如转移淋巴结),这时可应用CDFI、CDE以及弹性成像等技术对二者进行鉴别并存图记录;双乳多发、形态一致的良性结节,其记录与双乳多发囊肿一样,仅记录最大的病灶,若要一一记录,推荐使用表格方式对病灶的位置(左/右乳、距乳头距离)、大小分别描述,同一部位的多发病灶还需用距皮肤距离对不同病灶加以区别。

乳腺影像词典

分为乳腺组织构成、肿块、钙化、相关特征、特殊病例五部分内容。

(一)组织构成

与钼靶一样,成年女性乳腺的超声图像差异很大,不同的乳腺背景将影响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及准确性。BI-RADS第五版将乳腺组织构成分为均匀和不均匀两种,前者包括两种情况,分别由均匀分布的脂肪和纤维腺体成分组成;后者即不均匀背景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弥散的,腺体高回声与脂肪低回声混杂,在交界部位常常会出现声影等情况,影响对病灶的检出,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活检。

(二)肿块

对肿块的描述分为形状、方位、边缘、内部回声、后方特征等五个方面,第四版中的边界(boundary)被取消,其原因是边界特征特指病灶与周围组织过渡带的情况,这种改变仅在恶性肿瘤及炎性病变中存在,良性病变中都不存在过渡带,且恶性病灶与炎性变的过渡带并无明确的区分,因此在第五版中将这部分内容取消,但过渡带的存在对病变性质的判断仍然是重要的。

形状分为椭圆形、圆形、不规则形。

方位是超声影像独有的特征,根据病灶的长轴与皮肤是否平行判断其方位,分为平行、不平行两种。

边缘是肿块的边缘和边界特征,与肿块的形状和方位一样是判断病灶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分为完整和不完整两种情况。后者又细分为模糊、成角、微分叶、毛刺几种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对病灶边缘的判断重点是区分边缘是否完整,而不是对不完整边缘亚类型的具体细分。

回声乳腺内病灶的回声类型判断以乳房内的脂肪回声为标准,脂肪回声为等回声,乳腺良、恶性肿块多数为低回声。乳腺肿块的回声类型分为无回声、高回声、囊实混合回声、低回声、等回声、不均匀回声。与肿块的其它特征相比,肿块回声类型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特异性不高。

后方特征后方特征代表与肿块声传导有关的声衰减特性,后方回声衰减及增高是判断肿块性质的主要附属特征。分为后方回声无改变、回声增高、回声减低、混合特征(两种及以上的后方回声特征)。

(三)钙化

与钼靶相比,超声对钙化的显示缺乏特征性,但对于低回声肿块内的钙化超声可较准确地显示。高频、高分辨力的超声探头使导管内(尤其表浅位置)的钙化得以清晰显示,纤维腺体内的簇状钙化也可能被显示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BI-RADS对于乳腺钙化的描述分为肿块内钙化、肿块外钙化以及导管内钙化。

(四)相关特征

包括结构扭曲、导管改变(管径增宽、管腔内异常内容物)、皮肤改变(增厚、内陷)、水肿、血流(无血流、肿块内血流、晕环血流)、弹性成像。弹性成像是第五版新增加的内容,目前用于乳腺检查的超声仪器多数具有弹性成像功能,该成像技术在乳腺超声检查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是需注意的是当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与形态学改变不一致时,对肿块性质的判断更重要且更可靠的是其形态学的改变。肿块硬度分为软、中等硬度、硬三种。

(五)特殊病例

特殊病例是指具有特殊的超声表现且诊断明确的病变。包括单纯囊肿、簇状囊肿(病变由簇状的无回声组成,每个小囊肿<2~3㎜,囊肿间距离<0.5㎜,且无实性成分)、复杂囊肿(囊液浑浊,有点状回声漂浮,但无实性成分)、皮肤内肿物(包括皮脂腺囊肿、痣、副乳头等)、异物(包括假体)、乳腺内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血管异常(动静脉瘘、Mondor病)、术后积液、脂肪坏死。

报告系统

(一)超声报告组成

1.检查指征可触及的肿块、钼靶X线或MRI发现异常需进一步检查、介入引导以及不适宜做钼靶X线检查的患者(年轻、怀孕、哺乳等)、钼靶检查为致密型乳腺等都可能成为患者行乳房超声检查的原因。

2.超声检查的范围及所用技术,如全容积成像技术、CDFI、CDE、弹性成像技术等。

3.简要描述乳腺组织构成(仅筛查时注明)。

4.清晰描述阳性发现对病变的描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病灶的形态学描述包括形状、边缘、方位以及相关特征的表述(如结构扭曲);病变的后方特征、回声类型、血流、以及弹性评分对于病变性质的判断都是有价值的,描述内容应包括与病变性质直接相关的特征。对于特殊病例如单纯囊肿、簇状囊肿、乳内淋巴结,异物可以在报告中列出(2类),但也可以不列出,此时相应的分类为阴性(1类)。

⑵对于重要的发现,病灶的大小至少要测量两个径线,当患者有一份或数份以前的报告需要对比时,最好测量3个径线。没有必要对双乳多发的小囊肿一一测量,将每侧乳腺内最大的囊肿进行测量并记录即可。有测量数据的肿块留图时要留两幅,一幅有测量标记,一幅无测量标记,这样做的原因是测量标记会影响对边缘情况的判断,而病灶的边缘特征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性质的判断至关重要。

⑶常规采用时钟法记录病灶位置,需标明病灶位于几点钟以及距乳头的距离,若同一位置有多个结节,还需标明距皮肤的距离,以便准确区分不同深度的结节,这点对于超声引导下的活检穿刺更为重要。在随访中,可能会因为病人体位、入射角度等技术原因使病灶在两次检查中位置不一致,如能确定为同一病灶,在报告中应注明。

⑷可采用表格记录双乳多发病灶的位置,距乳头距离、大小等。

5.与之前的(包括查体、钼靶、MRI等)检查对照。在每一份超声报告中,都应包括这部分内容。在报告中应注明本次超声检查所发现病灶与以前钼靶、MRI显示的病灶是否为同一病灶;同时,超声还应详细记录病灶的形态是否发生变化,对于良性病灶,若其长径在不足6个月的时间内增加超过20%,应进行活检。

6.生成报告如同一天进行了多项影像学检查,报告中应对每种影像学检查发现分段描述,并得出一个最终的分类和管理意见。当不同的影像学评估不一致时,应采用恶性可能性最高的级别,其遵循的级别参考以下的等级:1,2,3,6,0,4,5(表-1)。但是也有例外,同一病灶一种影像检查具备典型良性特征,而另一种检查方法未显示典型良性特征,此时的最终分类为前一种检查方法的评估分类。如钼靶X线检查显示为部分边缘完整、内部无钙化的团块影而超声显示为单纯性囊肿,此时分类为2类。

7.评价每一份超声报告都应包括与本次超声检查发现所对应的BI-RADS分类(1~6类),这种分类与钼靶X线的分类方法是一致的。某些情况下会用到0类(不完整的评估),需要进一步做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或与之前的报告对照等。

8.管理管理建议包括对良性结节的定期随访,可能恶性结节的穿刺或切除活检等。如果建议在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还需注明具体的引导影像学方法

(二)乳腺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

1.实质性:指乳腺发生的病灶/病变为组织学上的实体组织,而含液性或以液性为主的病变,主要指具有血液供应的活体组织,也应该包括缺乏血供的组织。

2.低回声:指在声像图上乳腺病变回声低于脂肪组织。

3.边界不清:病灶无明确的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具有恶性征象:恶性晕征、毛刺、微分叶。

4.形态不规则:病灶形态不规整,可有大小不等的突起伸入周围组织内,大者称分叶,小的称角状突。

5.微钙化:病变组织内有多个细点状强回声,大小约1~2mm,散在不均匀分布在低回声背景的病灶内。

6.纵横比>1:乳腺病变的生长方式趋向于浅层和深层,测量时病灶的前后径大于横径。

对乳腺病变的恶性征象评分:低回声、无边界和形态不规则最具意义,代表包膜的边界不清分数最高,达到6分,低回声4分,微小钙化和形态不规则各2分,实质性为1分。

美国放射协会(ACR)于年建立并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规范了X线影像报告的术语,年又增加了超声和磁共振的内容,便于各个影像学之间进行比较,医院,在乳腺钼靶检查、超声诊断及磁共振报告上采用BI-RADS进行评价分级。而西门子的ABVS就可以直接出具BI-RADS报告

其意义如下:

0级: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

1级:未见异常。

2级:考虑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

3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

4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

4A级:3-8%的恶性可能,在取得良性的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后需随访6个月。

4B级:中等拟似恶性病变,9-49%恶性可能。

4C级:50-94%恶性可能,尚不代表5级的的典型恶性特征。

5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

6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医院乳腺疾病的诊疗流程比较规范,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该报告系统的应用旨在应用规范的、统一的“语言”在不同的学科间进行有效的“对话”,方便临床医生进行综合的判断。当然,不能单从影像学中判断的乳腺病变的程度,还需要临床医生结合病史、体征等情况作出综合分析,再给出下一步的诊疗建议。

敬请







































白蒺藜图片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jiankexue.net/yfcs/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