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乳房脂肪坏死和乳腺癌超声表现

来源:超声时间

前言

作为重要的体表器官,乳房内除腺体组织外,还有丰富的脂肪组织。若脂肪组织发生坏死,其导致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与乳腺癌类似,若误诊,则增大患者心理负担。

病因与临床表现

乳房脂肪坏死通常由乳房外伤所致,多数有明显的乳房外伤史,如撞击、挤压、手术等,然而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因外伤轻微而无法忆起。

乳房脂肪坏死多见于乳房浅表的皮下脂肪组织,也可发生于乳腺实质内,但较少。本病约占乳房良性疾病的1%~2%,以乳房丰满女性多见。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多见。

乳腺外伤早期,局部皮肤可表现红肿或瘀斑,并伴有轻压痛。

外伤后期,伤处皮下可形成微痛或无痛肿块。若病变位置表浅,可扪及边界清晰的皮下结节,质地可较软,易误诊为乳腺囊肿;若病变位于乳腺实质内,结节触诊常边界不清,质地可较硬,临床类似乳腺癌。

部分病例可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超声表现

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表现与坏死时限相关。根据坏死结节内的回声情况,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囊肿型:常出现在病变早期,坏死脂肪组织为组织及血液中释放的脂酶溶解,随后周围形成少量的结缔组织,包绕形成单发或多发的脂性囊肿。超声上表现为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周围见厚薄不均的高回声环,结节后方多可见回声增强。

混合回声结节型:随病变发展,纤维组织不同程度增生,取代液化的脂肪组织,形成混合结节。超声上表现为不规则的混合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在高回声内部见散在分布的小囊状无回声区。

低回声结节型:脂肪坏死时间较长时,纤维组织高度增生,形成低回声结节,超声上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呈毛刺状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部分可伴有后方声影。

典型病例1

(来源于Mammographicandsonographicfeaturesoffatnecrosisofthebreast.IndianJRadiolImaging.Oct;23(4):-72.)

患者女,49岁,因发现左乳肿块来诊。

超声扫查可见左乳外上象限一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周边见厚薄不均的高回声环,后方回声增强。

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脂肪坏死,此病例符合乳房脂肪坏死超声表现的第1种类型。

典型病例2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年少青衫薄」提供)

患者女,41岁,体检时触及乳腺小结节,无乳头溢液,无压痛。

超声扫查发现乳腺脂肪层内一混合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呈高回声区内分布的囊性无回声区,CDFI示结节内部无血流信号。

经穿刺活检并结合钼靶检查,证实为乳腺脂肪坏死并中央液化。此病例符合乳腺脂肪坏死的第2种超声类型,表现为混合回声。

典型病例3

(由丁香园注册用户「木木壹」提供)

患者女,发现左乳肿块10余天来诊,查体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块,质硬。超声扫查发现左乳外上象限探及一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大小约6mm×6mm,边界不清,其后伴衰减。超声怀疑乳腺恶性肿瘤可能。

图1左乳外上象限低回声结节,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其后伴衰减

图2肿块周边部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脂肪坏死。该病例为脂肪坏死的第3种类型,其超声表现酷似乳腺癌。

鉴别诊断

乳房脂肪坏死多有既往外伤病史,因此细致询问患者病史对诊断非常重要。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囊肿型脂肪坏死易被误诊为乳腺囊肿。但需注意的是,乳腺囊肿周边不会有高回声环存在。

低回声型脂肪坏死易误诊为乳腺癌,常需经术后病理才能最终鉴别。然而,乳房脂肪坏死通常发生于乳房皮下,较少位于腺体内,且低回声内很少出现微钙化,CDFI显示内部无血流信号分布;而浸润性乳腺癌位于腺体内部,肿块内常可见点状微钙化,可见血流信号分布。

治疗

乳腺脂肪坏死早期,可应用理疗,促进吸收。

形成肿块并中央液化时,应切开引流。

伴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若无明确外伤、无法排除乳腺癌者,应手术切除并病理检查。

主要参考资料

1.严松莉主编《乳腺的超声与病理》

2.岳林先主编《实用浅表器官和软组织超声诊断学》

3.张建兴主编《乳腺超声诊断学》

4.武正炎,杨民.乳腺良性疾病手术适应证及其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v.:-.

5.Mammographicandsonographicfeaturesoffatnecrosisofthebreast.IndianJRadiolImaging.Oct;23(4):-72.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白癜风的预防
白癜风扩散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njiankexue.net/yczz/4078.html